南沙动态

返回>>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南沙市场主体两年翻一番!


  中铁隧道局全国总部基地项目已在南沙动工,总投资9.8亿元,中铁隧道集团总部及25个随迁机构由洛阳迁入南沙新区,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中铁隧道集团全国总部及国际业务运营总部。南方日报记者 梁文祥 摄

一周前,总投资达80亿元的广州南沙能源金融示范园区揭牌成立。

两个月前,国际金融论坛(IFF)永久会址项目正式落户广州南沙。

就在IFF宣告落户南沙的当天,南沙国际金融岛项目也正式启动。

国际金融项目纷纷落子的背后,南沙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的成效正在不断彰显。自贸区挂牌以来,南沙按照国家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要求和省、市工作部署,全力打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6月底,南沙市场主体超过7万户,与2015年自贸试验区挂牌时相比,两年间已经实现了翻一番的成效。

优化软环境

首次出台“1+1+10”产业政策体系

国际巨头加速布局

今年5月底,南沙首次出台“1+1+10”产业政策体系送出惠企“礼包”,以进一步优化招商软环境。

以金融领域为例,南沙区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出台的金融服务业扶持政策具有“覆盖业态最广”“奖励力度大”两大特点。

南沙的金融服务业扶持政策,不仅奖励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公募基金、信托、金融租赁等法人金融机构及其专业子公司或一级分支机构,还奖励经认定为南沙重点扶持发展的金融企业,具体包括财务公司、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第三方支付、基金销售、保险经纪、保险代理、保险公估、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财富管理、资产管理、金融投资控股公司、金融要素交易平台以及股权投资企业。

持牌法人金融机构落户,一次性可获最高1800万元的奖励,重点发展的金融企业也可获最高1500万元的落户奖。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中心,南沙叠加自贸试验区、国家级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战略机遇,是发展总部经济的热土。瞄准总部型企业,“1+1+10”产业政策体系对新引进及认定的总部型企业,给予最高2000万元的落户奖励,并连续5年给予企业对南沙区经济贡献95%的奖励。

今年以来,微软、中国中铁、中国铁建等国际国内巨头企业加速布局南沙。数据显示,已有74个世界500强项目和103家总部型企业投资落户南沙。

审批再提速

企业一天拿到营业执照

一个月前,南沙第二家金融租赁企业——广东粤财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开业。作为南沙国际金融岛正式启动后首家落户南沙的金融企业,粤财金融租赁特别感受到了自贸区登记注册的政策创新与企业服务创新。

据粤财金融租赁公司方面介绍,该公司办事人员今年6月8日到南沙提交材料时,审批人员发现其申请材料当中有一份材料缺少了发起人的签字,由于发起人出差不能立即把签字补上,审批部门即对粤财金融租赁实施“容缺受理”,当天即先领取营业执照,后续补齐所需材料,确保企业在预定日期内顺利开业。

“改革创新必须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南沙区负责人表示。

为深化营商环境改革探索新途径、积累新经验,南沙阔步向前:建立以负面清单管理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对内外资统一实施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上线运行国际贸易“单一窗口”2.0版,实现企业报关“一个平台、一次递交、一个标准”和口岸多部门业务“一点接入、一次申报、一次办结”;设立行政审批局,实施“一支综合执法队伍管全部”改革试点,制定并向社会公布35个政府部门权责清单。

据介绍,首批划转到南沙区行政审批局审批,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的事项共143项,涉及南沙开发区发改局等7个部门主体业务。同时,南沙还推出了多项创新举措,对22项行政审批事项实行即审即办,研究提出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改革意见,大幅度缩减审批时间。

今年7月,南沙制定出台了《中国(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广州南沙新区片区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先行先试若干规定》,对标全球一流营商环境,对不涉及负面清单、前置许可的一般企业设立从行政许可改为行政确认。

根据上述《若干规定》,南沙主动放宽企业准入条件,进一步整合公章刻制备案、银行开户许可两个程序,将原来依次办理的“商事登记、刻章备案、银行开户”3个环节整合成1个,企业1天内即可领到营业执照,3天内完成印章刻制和开通银行基本账户。此举进一步降低了市场准入制度性成本,开办企业便利度达到国际先进地区水平。对照世界银行评估指标,南沙自贸片区开办企业环节达到新西兰水平,所需时间接近新加坡,在国内处于领先位置。

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南沙市场活力不断激发。南沙市场监管局负责人表示,到2017年6月底,南沙新区市场主体总数为70574户,与2015年自贸试验区挂牌前相比,已经实现了翻一番的成效。

服务再升级

港澳投资者足不出户可在南沙设企业

服务优化与简政放权齐头并进。南沙将企业登记“一口受理”服务延伸至珠江新城,打造全周不休服务窗口。不仅跨出南沙区,商事服务还跨出境外,推出商事服务“香港通”,通过香港服务合作网点,实现港人港企享受在南沙投资落户所需的商事登记、外资备案、筹建落地等“一站式”商事服务。

南沙开发区(自贸区南沙片区)行政审批局筹备组有关负责人表示,行政审批局成立后,将按照“便民、高效”的要求,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深化审批流程再造。下一步,将依托信息化系统,推行标准化并联审批作业、实施开放式与企业零距离的阳光办公模式,提升投资便利化水平。

以企业设立为例,南沙将以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为契机,推行全程电子化、电子签名认证,实现港澳投资客足不出户在南沙设立企业,提高港澳投资客在南沙设立企业的便利度、快捷度。

在企业投资建设工程项目方面,南沙将加强信息化应用,实行数据互认共享,推行告知承诺、行政审批与技术审查相分离、并联审批、联合审图、联合验收等审批方式,进一步压缩审批审批材料,精简审批时间,再造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流程,提高南沙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效率,力争工业、仓储用地等项目审批时间从88个工作日压缩至最短25个工作日内完成。实施“受理、审批、监管”相对分离,构建阳光审批模式。

打开“前门”、管好“后门”。虽然企业准入条件降低了,但是监管并没有放松。南沙还将构建以信用为核心的现代监管模式,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实现对企业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的全覆盖,确保“管得更好”。

瞄准“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战略机遇,南沙下一步将向国家部委申请更开放的负面清单,梳理整合粤港澳负面清单与自贸区负面清单、研究制定广东自贸区对港澳服务业开放的负面清单并在南沙率先推广。

■数说

●截至2017年6月底,南沙新区市场主体总数为70574户,较自贸区挂牌前翻了一番。

●自贸区新增企业30221家,是挂牌前的45.8倍。

●今年1至6月,全区新增企业8996家,新增注册资本总额17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1%和255%,显示投资创业活跃度、企业规模继续呈增长态势。

●截至2017年6月底,南沙区注册资本1亿元以上企业共770家,10亿元以上企业共88家,全区7万多户市场主体中,企业为3.9万户,个体工商户为3.1万户,两者之比为1.2∶1,企业数量首次超越个体工商户(注:2016年底时比例为0.97∶1),说明自贸区内企业聚集效应逐渐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