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动态

返回>>

外资可在南沙独资经营国际海运业务


 国务院发文对自贸试验区“简政放权” 广东自贸试验区25项外商投资事项由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7月19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在自由贸易试验区暂时调整有关行政法规、国务院文件和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规章规定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多项原本需要审批核准的事务,改为备案管理。记者查询发现,本次调整共涉及调整事项51项,其中涉及广东自贸试验区的调整事项为49项。调整后,广东自贸试验区涉及外资的25项行政管理审批权限被暂停,暂时实施备案管理。


海运不再限定中方控股

值得注意的是,相关“海事条例”在《决定》中首次对外商投资大幅降低门槛。其中,对国际船舶管理、国际海运货物装卸、国际海运货物仓储、国际海运集装箱站和堆场等海运业务,由过去“只允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且中方必须控股”的条件,大幅放宽为“允许外商独资经营,如以合资、合作形式经营,外方可以控股”。


中山大学自贸区综合研究院副院长、岭南学院财政税务系主任林江教授认为,大幅降低外商投资进入航运领域的门槛,是本次《决定》最大的政策突破之一,体现了国家意志。它对正在打造广州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区的南沙片区来说,将会提供更大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为创新提供良好的环境,更坚定了南沙加快建设的勇气和信心。


南沙先行先试与国际接轨

“过去,我们讲航运中心建设,多是想到港口、码头、航道这些硬件设施建设,这些硬件也对外商放开得更早。现在,我们终于进入了下一个阶段,即在软件上与国际接轨,放开对外商独资开办国际船舶管理、海运货物装卸、集装箱站和堆场企业的审批限制。”林江指出,让外资在国内的这些领域开设独资企业,那么国际海运的船公司在选择中国港口做货物中转和运输时,可以自主选择国内或者国外的企业,按照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通行规则,去购买最适合市场需要的服务。


“这就相当于让国际通用的规则,通过企业的经营行为进入国内市场,再让市场去消化这些新的事物,从而实现了与国际接轨的目标,这才是自贸试验区应该承载的国家使命,也是建设国际航运中心应有的软件发展环境。”


广州航运交易所副所长邓进乐认为,此次国务院调整新政策中,对放开船级准入的相关内容也十分具有突破性。根据《决定》,四大自贸试验区要加快国际船舶登记制度创新,基于对等原则逐步放开船级准入。邓进乐认为,船级准入制度不断放开已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中国籍船舶入级检验已对外国验船公司放开,此举将有利于促进中国船检市场的对外开放与技术交流,不断增强自贸试验区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的吸引力。


25项审批改为备案管理

随着此次《决定》的出台,四大自贸试验区统一的“负面清单”再次缩水。51项调整事项中,涉及广东自贸试验区的有49项,其中有25项行政管理审批权限被暂停,暂时实施备案管理。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全国人大常委会此前在四大自贸试验区暂停实施了4部法律,这些法律的文件是比较笼统的,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它还是要依赖于国务院和国务院相关政府部门的法规及文件。“这一次的集中调整从国家规范管理的角度进一步明确了所有的管理程序,从而使得四大自贸区有了明确的政策和法律依据。”


针对此次调整后的“负面清单”,张建平认为,目前对于内、外资企业在负面清单之外基本上都实现了备案制,通过这一次的清理,相信能够真正提高自贸试验区的自由度,为下一步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和推广创造条件。


外资准入门槛进一步降低

此次调整的另一大亮点是取消外资独资企业进入一些重要行业、甚至是战略性行业的限制。根据《决定》,四大自贸试验区内将允许外商独资开办钢铁企业、娱乐场所、旅行社等企业,允许外商进入粮食收购、棉花批发、能量型动力电池制造等敏感领域从事经营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还将允许外商以独资形式从事与高速铁路、铁路客运专线等。对于限制性领域的进一步放开,张建平表示,经历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许多产业已经充分竞争,一些行业出现了产能过剩,这也是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原因。现在陆续放开这些行业对外资的限制,符合市场化方向,也表明我国民族产业实力的自信。